钟大丰:电影其实就是心碰心
图片丨钟大丰
在第六届中国电影史年会的论坛间隙,正当我们正讨论着访谈提纲时,一位满面笑容、和蔼可亲的中年学者走向我们,这便是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钟大丰教授。今天,钟大丰教授对话知新,一起在光影世界中碰撞心灵。
Q1
一提起三十年代的电影,最先想到什么?
恩……30年代的话,电影我首先就会想到《马路天使》。我觉得《马路天使》是一部比较能代表30年代的各个方面、各种探索、成就、变化的一部片子。《马路天使》其实是整个30年代几乎可以说是最后一部影片,我们一般说30年代其实不是说1930到1940而通常说1933到1937抗战全面爆发之前,是通常说所的30年代。如果说把38以后的创作算上的话,上海开始抗战以后,这个时间点就很难梳理,他正处于一个变化之中。我们现在一般说30年代都是说1933-1937.我们知道抗战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7月18日,蒋介石在发了一个庐山讲话,“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全面开始抗战,这以后中国电影就有特别大的变化。而《马路天使》这部片子呢是7月14日上映的,就是正好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人们的精神开始转变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抗战爆发后就是人们的关注、人民的兴趣开始转变之前的最后一部。同时呢,作为这个时候,从时间上讲是最后一部,同时呢从这个时候的艺术经验的角度来讲呢,应该说,他也是一部集中了30年代几年的艺术探索和思想文化表达的一个集各种各样的成就的一个代表性作品。今天我们来看呢,就是已经八十年过去,我个人认为今天看依然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反正我们这几十年在课堂上放别的片子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是放中国电影,大概这部片子,几十年来大家都谁看谁乐的,当然各个时代的感觉的不一样。这是一部喜剧片,导演是袁牧之,主演是赵丹和周璇,都是中国电影是上非常著名的演员,讲的就是一个歌女和一个街头艺人的爱情故事,当然这个爱情故事因为在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各种各样的动荡而非常曲折、一波三折,中间呢又有周璇的几首很有影响的歌串在其中,四季歌 天涯歌女 呀 都是后来几十年的中国流行乐的鼻祖之一。而这个片子又是,我们今天在讨论30年代的电影,无论我们怎么称呼他“新文化运动”还是左翼电影运动还是什么别的,她都是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东西,因为它这个里面主题的呈现、故事的呈现、包括里面的人,创作者都是这段历史很重要的参与者,比如说导演袁牧之。其实这部戏的编剧都是大家一起在做,一起做起来的一部片子,摄影吴印咸,都是在中国电影历史上非常重要,而且他们也反映了30电影的一些经历、认识、发展的变化。因为袁牧之呢,从1920年代开始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表演艺术家,20年代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一个演那种小剧场戏(实验戏剧)的一个代表,出了一本书叫《两人的戏剧》,他演的都是那种带有实验性色彩、一两个人,然后主题上都有很强烈的实验色彩的戏。
因此得了一个“千面人”的称号,意思就是说,演什么样的人就像什么样的人,后来进入到电影领域中来,这时候其实有一大批像他一样的年轻的艺术家们,跟电影相关的各个领域,有以前是做戏剧的,像原来做戏剧导演的沈西苓啊,他也个画家,包括《马路天使》的摄影吴印咸,从20年代开始做摄影,他的作品《呐喊》用一个表演主义色彩非常浓的,一个人哭喊的大特写来表现当时人被压抑的精神状况等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一批很有探索精神的年轻艺术家,当30年代的电影开始出现变革,20年代的电影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困难的时候,这些人希望接触到电影这种新的媒体,这时候电影工业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所以他们就进来,进来做了许多我们今天看都觉得实验色彩非常浓的一个片子,也非常新鲜的片子,像沈西苓的《上海二十四小时》,夏衍自己做的《春蚕》呀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工业用他们都是想解决问题,但是用他们,他们这些创作给电影工业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但是有一些也跟一些观众拉开了距离。这当中就有许多的碰撞,我们看到30年代有许许多多的碰撞,今天我们可能在解释,比如说,今天会上有人在谈30年代电影的所谓三阶段起落,有人说和那个,和过去说的那种,光从内容上讲其实不好解释,包括也有人说对于30年代的艺术繁荣的背景下面其实掩盖了一些商业的危机,因为这个时候电影市场也出现了很困难的局面,比如有些电影公司出现了经济上的困难,从无声向有声转变的过程中间,很多公司破产、大的公司也面临困难,大家都在想变,在变的过程中间,这些艺术家们也希望用一个新的,有一种最有力的把自己的思想传给观众的过程,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市场、社会的各种冲击下,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寻找新的可能性、新的方法讲好故事,让观众喜爱他们的故事,喜爱电影这样呢,像袁牧之,拍过《桃李劫》啊,那里面生硬的运用,包括他自己也演一个英俊小生后来变成监狱里的罪犯,整个故事的结尾就是老校长到监狱里去看当年他最喜欢的学生,拿着他当年英俊的照片,最后发现监狱里面的那个人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样了。
袁牧之也充分发挥“千面人”的特点,变化非常大,当然在这变化过程中,他们在人怎么变化的这个过程中用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语言来展现,把社会的变革、社会的问题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间,人们在找怎么能够用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受欢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所以最初这些最活跃的像袁牧之、沈西苓啊这些人,到了36、37年前后,不约而同去拍摄了一些非常有群众基础、非常好看,从商业上讲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些情景喜剧,其实30年代最后两年,最有影响力的两部片子,一部是袁牧之的一部是沈西苓的,都是情景喜剧。只不过一个是写青年男女的,一部是关注底层人民的,但是他们呢用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方式来把主题非常有效的呈现出来,像《马路天使》,从技术上面就用了很多很有挑战性的实验性的方式,一开始有一段,从上海的国际大厦从顶上一直摇摇摇到地下,到地下的世界里面,真正下层的社会里边,他有一个婚礼,然后这个婚礼拍的很有象征意义,剪辑的也非常好,中间穿插着非常好的喜剧效果。这种方式,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有非常有冲击力的方式来抓观众,让观众觉得这东西好看。当然整个故事后来的进展也是,这其中流行歌曲的运用,周璇她这个时候才刚出名,这里面歌跟故事的结合,都给我们一种既是一个内容丰富又是一个很好看的电影。
我觉得像《马路天使》这样的经验,其实一直到今天的中国电影都是很值得了解和能够带来启示的,实际上那些时候的左翼电影,进步电影,在那个时候的电影市场上,它开始只是一种很小规模的实验性的电影,但是变成一个真正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又很深刻反映社会时代、又有一种普遍意义的价值袁牧之1937年导演的电影,又能够用比较能够让人接受的方式去传递给别人,这东西都是我们今天回头看,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东西。至今为止袁牧之1937年导演的电影,让我说,这一百年的中国电影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我觉得《马路天使》是首选。其他的片子其实是针对一些特定的观众,《马路天使》其实是个最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文化产业等等这些特点的一个艺术作品。
Q2
就您个人而言,您最喜欢哪个年代的电影呢?
这个就不好说啦,哪个时期都有好的电影,有不好的电影,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讲,电影越来越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讲,30年代的电影你拍的再好,今天来看,声音啊这些你都会觉得很奇怪,和现在声音的技术水准有很大的差别,那个时候是黑白的,不像我们现在是彩色的,还有立体声的、甚至3D的等等,包括对于影响,对于声音的许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历史就是在进步,1930年代的时候,电影在中国刚刚有20年的历史,跟现在的距离是很大很大,我们今天会看到许许多多非常旧的东西。我们今天了解电影史,不是说那个电影一定是我们今天看着有多好,而是说在那种技术条件、社会环境下他们怎么想出那些前人没有想出来的办法来表现他们想要表现的东西,而且表现了他们对世界的那个时代所没有的认识,那个东西是最有趣的,所以我们看电影史呢,我觉得,今天我们说《马路天使》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但是这个好看和今天看的荧幕,无论从颜色还是拍摄的技术,现在一个好一点摄影、专业摄影可能都会比那个时候拍得好,当然可能艺术上的处理,它的光影、它的韵味、它的思想内涵怎么用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现在很多好的片子都做不出来,当然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现在可能随便一个摄影师拍的都比那个时候好。至少那个时候的胶片的颗粒感、反差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现在技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你看那个图像的质量,肯定不能比。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说,究竟哪个时代好。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在哪些时代有哪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值得我们喜欢的片子。
Q3
那您觉得一部值得喜欢的电影,它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
艺术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心碰心的东西,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能够和观众之间情感交流,这个到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等打动你一定是有能跟你心里面有些东西碰的上的东西。
Q4
您觉得电影对社会和人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很难回答。因为每一个电影都用不同的方式去触碰我们的心灵,每一个好电影都会用不同的方式、独特的方式来触碰我们的心灵,可能是我们个人经验中间某个最隐秘的东西,也可能是在这个世界上碰到的最具普遍性的东西,但只要它用一种很独特的、很情感化的方式能够触碰我们,我就会喜欢这个电影。
Q5
这次的西大之行,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这么多人,这么多年轻学者,我做电影史做了30多年,我是从开会里面最年轻的人做起,做到变成老同志了,其实这个变化,觉得很快就过来了,以前都是说年轻同志,你们年轻人都是他,突然一转眼就变成了,哎呀看着那么多年轻人,这种我会议参加过不少,西南大学我也来过几次,我觉得这一次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系统性、安排的细致这些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次论文的质量,也经过了很仔细的筛选,也经过了非常独特的切入角度和思维方式都非常独特的研究,电影史研究就是要在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间才能一点点往前推进,我们不能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次30年代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时代,论文其实有差异有争议,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全面的理解那个时代,不管做不做电影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影史。了解人们怎么看待电影史其实也可以给我们怎么看待电影带来一些启示的东西。
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一代人心血的凝结。三十年代的电影,跨越时空的阻隔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触碰我们的心灵。
指导老师|秦红雨 邹琰 钟颖 李进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