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梦梦啊| 排版 杳杳
招兼职编辑啦~
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大学生、研究生,只要您拥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学习能力(即使面对陌生选题,也能通过快速学习后输出),责任心强(能按时按质完成约定稿件),欢迎成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哟~
请将简历及相关作品发送至邮箱:
yangyangdili@126.com
“地理效应类”的概念并不难,但种类比较多,网上有不少《高中地理常见的N种效应》这类型的文章, 老实说,有时候光听到有十几二十多种,脑子就已经开始有点晕晕的了。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手绘动画的方式,帮大家吃透那些常考的效应概念。
咱就不管它多少种,来一个拿下一个,静下心来学透彻,总比表面上只知道个“地理名词”要强得多焚风效应,对吧。
今天焚风效应,我们先来说说最常见的“焚风效应”~
焚风?是焚烧着的风吗?反正这个名字,光是听起来,就又干又热的。
为了把原理彻底搞懂,我们在说焚风效应之前,先得了解一个概念叫做“气温垂直递减率”,它表示的是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幅度。
但要注意哦,它又被分为:“干绝热递减率“,和”湿绝热递减率”这两种类型。也就是说,空气在不同的湿度状态下,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幅度是不一样的。
先说干绝热递减率,注意这个“干”字,指的是较干燥的空气和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湿空气,它具体数值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降低约1℃;
而湿绝热递减率,指的是相对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湿空气,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平均下降约0.6℃。
唉,为什么“湿绝热递减率”的数值会更小呢?
这是因为,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冷凝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正是因为这些热量,让空气随海拔升高带来的降温幅度没那么大。
我们举个例子就更好理解了,这儿有座海拔2000米的山,温度约为20℃的气流沿着迎风坡从山麓开始向上爬升,作为相对湿度尚未饱和的空气,它每爬升100米,气温大约降1℃,也就是会先遵循“干绝热递减率”的规律。
当爬到了海拔1000米处的山腰上,气温降到了10℃。由于温度下降,空气含水能力也是会降低的,简单来说,就是这家伙带上来的水汽,它兜不住了,出现了“过饱和”的状态,那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这一部分水汽,就得“扔出去”。
而“扔出去”的方式,就是“液化”,原本空气中气态的水汽,液化成的小水滴,飘在空中,这就是“云”啦,当空气给云的浮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时,这些水滴就会下落,这时,就发生了降水。
这个阶段,空气湿度是相对饱和的状态,所以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是按照湿绝热递减率的规律在前进着,所以这么算下来,当爬到2000米山顶时,气温大约降到了4℃。
翻过山顶后,它就要从背风坡往下走了。
由于前面在迎风坡发生过降水,这波气流中的水汽损失很大,变得较干燥,从背风坡下降的时候,温度变化是遵循干绝热递减率的规律,即海拔每下降100米,气温升高1℃,所以,当这股气流到达背风坡的山麓地区时,气温约为24℃,很明显,温度要比同海拔的迎风坡更高,此时的气流性质是偏干热。
可以想象,如果这座山体的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差越大,就意味着这股气流经历的起伏更大,同海拔地区,背风坡和迎风坡两侧的温差可能会更大,也就是说,背风坡处的“焚风效应”会更明显。
“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地区的山地中还是很常见的。
我国也有很多,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南地区的干热谷地。
现在呢,咱们一起来做个小结:
“焚风效应”出现在山体的背风一侧,性质干热,如果强度很大,就有可能给途经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说: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比如说:
所以啊,焚风这种自然现象,它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强度的不同,那带来的后果可能就会有差异。
如果有收获,记得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哦~
来做题吧
(2019全国卷二)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