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谭》
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着,因为执着而带来痛苦,所以活着很累,因此要以超脱出世之心,做积极入世之事。那么什么是出世心呢?
张载和程颢都是北宋的儒学大师,有一回张载向程颢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人们在安静时容易做到心性不乱,但是一旦遇到事情和压力,就很容易失去方寸。如何让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之中保持从容自得、心性不乱呢?
程颢觉得他的问题问的很好,于是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应张载,他认为,我们之所以一遇事便乱,是因为太在意事物的结果,这种在意,让我们对于外界的因素过于敏感,心情时刻随外界的波动而波动,以至于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心情就开始惶恐了。
要真正做到不为外物所累,关键在于提升我们自身,要开阔我们的心胸。如果我们的胸怀博大到足以容纳所有事物,自然就能够做到“静亦定,动亦定”。这篇文章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定性书》。
世间之事总是摆脱不了恩怨、情欲、得失、利害、成败、对错。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的时候,我们太过于注重得失成败,不但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会因为患得患失出错,相反的,若是能够看淡得失出世入世的意思,排除私心杂念,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反而会事半功倍。
一天,一个大户人家的庭院中,两个仆人正在闲聊。
仆人甲问:“为什么每天看到你都是心事重重的呢?”
仆人乙叹了口气说:“我每天都做那么多的事,总是会担心,要是做不好,做错了怎么办?你呢,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从容呢?”
仆人甲答:“因为我从来都不担心。”
两人的对话正好被路过的主人听到了,主人心想仆人乙每天担心事情做不好,说明他用心了,仆人甲从来都不担心,说明他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他心中暗暗地赞赏仆人乙,对仆人甲则有些不满。因此,他决定要重赏仆人乙。
于是,主人到后院找自己的夫人,对他说:“一会儿我会派人去给你送酒,你一定要重重赏赐那个送酒的人。”夫人虽然不明白他的意思,却还是答应了。
接着,主人把仆人乙找来,随手拈来自己喝过的半杯酒说:“你把这半杯酒给夫人送去。”
仆人乙接过酒后,心中暗自琢磨:“主人府上的酒有千桶万桶,为什么让我把这喝剩的半杯酒送给夫人呢?夫人看了会发火吗?”由于他心不在焉地想着事情,结果一不留神撞在了门外的立柱上,顿时脑袋上被磕了个大包。
仆人乙本来就担心自己给夫人送酒会被斥责,现在弄成自己鼻青脸肿就更加失礼了,说不定夫人会把自己直接赶出家门。可是不去的话,又怕主人怪罪自己,恰巧这时,仆人甲过来了。于是他恳请仆人甲帮忙把酒给夫人送去。仆人甲也没有多想就接过酒杯。
后院里,夫人正在等候送酒之人,见仆人甲送酒来,就将所有的赏赐都给了他。
现实生活中,凡是那些整天想着功成名就的人,生活大多都十分辛苦,一天到晚为了名利,在世俗尘劳中辗转沉沦。最后的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寝食难安。
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出世入世的意思,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所以我们才需要一点出世之心,顺其自然,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要苛求结果的完美。
当然,所谓出世并不是让我们彻底地隔离世间,一个人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那并不是真正的出世。
朱光潜说:“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们所提倡的出世,是一种态度,是解放你的思想,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入世,更好地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
(本文节选自《国学之智 开释人生》)
《国学之智 开释人生》
张笑恒 编著
新华出版社 2019年11月
ISBN:978-7-5166-4812-4
定价:48.00元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