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的蒙语名称

天门山在哪个地方_天门好吃的地方_南天门在哪个地方

J o e l E r i k s s o n在1 9 2 0-1 9 2 9年间拍摄的南天门

乔彦军

1984年的《张家口市地名志》记述,南天门明朝建村,因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石门而得名。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口北三厅志》记载,张家口同知属分驻乌里雅苏台千总管下,自朝阳村起,西至镇虎台口外山西丰川卫界,共一百二十五村窑,其中包括南天门。曾任察哈尔都统署第一科科长的江都(今扬州)诗人董玉书记述,“大境门外八里许,道北有一山,俗名南天门。顶有石门,其形圆,天晴则中分为两半圆形,阴雨则合。周健龙有诗云:一角石门云际启,土人嘉号锡南天。”

南天门一带也是地质专家学者经常光顾之地,巴尔博的“南天门系”即源于此。“张家口系之喷发,正当阴山地动之末,厥后地面隆洼悬殊南天门在哪个地方,河谷纵横,侵蚀大盛,造成扇形冲积层,即南天门系也。南天门系以厚层松散十字层之砂砾岩等为多,大抵由张家口系之斑岩冲流而来。至今一部覆蔽于玄武岩之下,一部存留于断层落下之低处。在南天门之南,本系厚可六百呎,最为发育,因以名焉。其分布西始万全之西南天门在哪个地方,北展而东折,以至张家口与南天门一带。”

西沟河谷尽头的汉淖坝,在文献中有着多种特别称谓。道光甲午(1834)重修版《万全县志》记为“生金图坝”,同治十年(1872)察哈尔都统额勒和布日记中称“生金坝”;咸丰十年(1860)察哈尔都统庆昀在奏文中称“僧济图坝”,1890年代初俄国人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在其著作里使用了“僧机图达坂”。“达坂”“坝”是蒙语,山岭之意。“生金图”“僧济图”“僧机图”等也是蒙语,而且是同一蒙语在音译为汉语过程中使用不同汉字的结果。这种现象在蒙语音译汉语时十分普遍,已故著名蒙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针对蒙古驿站之名曾经指出,“汉文音译无正字,所以官书和私著关于驿站的写法,用字颇不相同。”“生金”“僧济”“僧机”本意为窟窿、环儿、把手等,“图”是有的意思,和“坝”或“达坂”结合起来,就是窟窿山或把手山。这种蒙语称谓反映了特定的历史存在,仅这西沟、元宝山、南天门及汉淖坝等长城外区域在明代已是宣府西路边境之外,属蒙元势力范围。加之这条河谷又是蒙汉来往的天然通道,穿行其间的蒙古人难计其数。

按照庆昀、额勒和布以及波兹德涅耶夫等人的用词,西沟河谷中一定有“窟窿山”或“把手山”存在。确实,南天门之山正是这样一座窟窿山或把手山。至于南天门的“生金图”“僧济图”等蒙语名称,现在已是鲜为人知。

1883年,季雅各在伦敦出版了他的著作《蒙古人》(A m o n gt h e Mo n g o l s)。该书“第14章张家口”由蒙古高原边缘进入张家口的山口写起,“蒙古人从家里出发前往张家口,不失时机地观赏风景或沉迷于有关地球表面的变化,他们下马并牵着马,尽可能地爬下陡峭的山坡,在到达底部时重新调整鞍座,吸一口烟,把烟斗插进靴子,重新上马,继续沿着通往张家口的多石急流河床前行。山谷的宽度各不相同,在其大部分路线上都被陡峭的山丘包围着,有些山丘高达数百英尺。在山谷稍宽一些的地方,有两三处紧靠山坡的村庄,许多房屋只是在悬崖上挖掘出来的,装有门窗,形成了一个正面。土壤被冲走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奇形怪状的岩石,形成了轮廓突出的浮雕,其中一块形状像杯子的把手,蒙古人说那是他们的一位传奇英雄的拴马石,这条通往张家口的道路因此被命名为‘把手通道’(H a n d l eP a s s)。”

在季雅各的记录里,“陡峭的山坡”即汉淖坝,“形状像杯子的把手”即图1的南天门,“把手通道”即是以南天门把手山或窟窿山的存在而对整条西沟河谷的一种命名。

天门山在哪个地方_南天门在哪个地方_天门好吃的地方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