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分数的差距不再是人才分层的唯一标准。家庭教育的重点,也该多向关注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上倾斜。
01
一、何为教育内卷?
大概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最近很火的内卷是什么意思,内卷这个词横空出世,并迅速流行。
它来自于一个英文词,involution,有“向内”的意思。
“内卷化”这个词在社会科学领域使用,最早的是一位华人历史学家。
他在研究华北小农经济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词,说中国传统农业的内卷化,就是:
随着人口增多,越来越精耕细作,但是边际效应递减,整体农业生产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层级,也就是说并没有创造新的技术、生产方式等,而陷入了一种困境:
人们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但是产量还是不好,效益越来越低。
这个困境移到教育上来,也很恰当。
教育内卷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此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想要获得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却是所有学生,于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结果就是教育内卷。
简单来说,一开始每个孩子每天只学习四个小时,大家相安无事,后来出现一些孩子,每天学了六个小时,然后考上了清华。家长们一看,这还了得,于是孩子们都开始每天学习六个小时,这样一来,所有人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就像课外补习一样,一个孩子补取得了效果,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补习,最后就是所有孩子都补习。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教育回报却不升反降。这就好比一群人分蛋糕,越着急越分不到,越分不到越着急,最后很多蛋糕都在争抢中被浪费,明明每个人都在拼命争取,可是得到的蛋糕却越来越少。
二、教育资源稀缺是核心,均衡发展难成真
教育均衡提倡了多年,但是取得的效果总会不如人意,总会有一些学校会成为优质的学校,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而总有一些学校成为普通学校,生源也得不到保证。而优质学校总归是稀缺的,越稀缺人们就越想进去,于是竞争不可避免。强制均衡化根本就行不通,就拿清华北大来讲,全国就这么两所,不可能均衡化的,也就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进入。中小学其实也是一样,只有足够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
02
教育内卷对学生的危害
1.学生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学生作业增加、学习压力增加是最明显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累。体现在身体上的就是早起晚睡,每天不仅要在学校学习,放学后要完成大量作业,甚至还要去培训机构补习。在心理上,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学习压力可能看不到、摸不着,但是从每年跳楼自杀的学生数量就可以窥探一二。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处理长期的焦虑之中,对身体和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2.给学生带来挫败感
学生在学习上花了更多的时候,却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考试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后。而长期处于努力而无法取得突破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挫败感,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害怕学习、逃避学习。
03
而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教育内卷化”,各方教育人士都在试图寻找出路。其中,我注意到了,在2020年,中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沈祖芸老师接受了一个访谈。“教育内卷化”的出路是什么?为了抵抗内卷和不确定性,教育在发生着什么改变?而这当中家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就这几个问题,沈祖芸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这期节目,我就来为你分享一下,沈祖芸老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第一,“教育内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教育内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的加速转型,二是学校教育的转型已经滞后于时代和社会的转型。具体来说,就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学校还处在当初的工业时代。
其实,“内卷”这个现象可能自古有之,甚至或与以前比现在更为严重。但是这个学术名词一下子火起来,恰恰说明了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反思的空间,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抛开“内卷化”给人带来的焦虑感,我们已经看到, 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新的教育形态,线上教育最近很火的内卷是什么意思,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等,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而学校也应该更快地改变。
第二,当前的教育领域,教育形态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沈祖芸老师说,至少有三种教育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是小微学校的兴起。比如中国的探月学院,好奇学校,美国的豆荚学校等等。这些小规模的学校让学生获得的资源更多,学习效率更高,让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好,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给了大规模学校划分小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传统大规模公办学校也在发生改变。比如北京的十一学校。十一学校用了四五年的时间进行了组织变革,让一个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24个人之内,一个年级的人数控制在250人之内,让年级主任可以叫得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一个老师一节课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三,除了公办学校,山区农村的学校也在发生改变。为了解决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更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北京怀柔区的九渡河小学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木匠,农民,非遗传承人都成为了老师,真正地把核心素养贯彻到了每一个学习任务中。
从这三个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解决“教育内卷”,学校的战略愿景,组织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而我也相信,这将是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要想走得更远,除了关注课程和教学,还应该关注这背后的底层逻辑,那就是一定要把战略资源,人力财物都流向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去。
04
在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分别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
前段时间有个非常火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一位家长拒绝批改作业,退出了学校的家长群。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呢?
在沈祖芸老师看来,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和学校要错位发展,各自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而不是“错位迷失”。比如,在孩子的成长和习惯养成方面,家庭是第一责任人,而在课程设置,上课,作业完成这些环节上,学校是第一责任人。
所以,家长退群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批改作业这件事本身就是学校应该做的。
家长和学校,两者之间要互相配合,才能培养一个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走进学校,和老师共同完成一段学习旅程。
而对家庭来说,做为最小的社会组织单元,设计一个家庭的“未来战略”,这对孩子的培养至关重要。“战略”中要爸爸,妈妈,孩子这三者分贝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把家庭当做一个组织来经营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
沈祖芸老师推荐我们可以采用家庭会议的形式,去协商家庭每个成员的角色,在此基础之上做家庭战略。
那么如何开家庭会议呢,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三年为一个节点,或者以学段为节点,分析一下三年,六年,十二年,你的孩子会怎样,家庭会怎样?
第二步,选择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来作为家庭的中心议题。比如学习成绩要达到什么水平?需要掌握什么能力或技能?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家庭成员可以分别去向周围的人或者读书搜集信息。
第三步,搜集好信息之后,把方案放在一起进行推演,找到意见中共性的部分,大家是否认同?找到差异部分,看看如何管理?讨论完之后形成五条决议,叫做家庭战略目标,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那么接下来这几年所有人都要围绕这几个目标来进行。
通过这个访谈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内卷”这个词暴露出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教育问题,也催生了教育变革的新时机。尤其2020年的全球疫情,更加剧了教育的快速变革。所以,未来已来,在新的发展趋势的洪流下,尤其我们教育工作者们,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沉迷于焦虑困惑,而是承担起各自的角色任务,找到各自的出路和发展,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