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沧浪亭里有座五百名贤祠,里面墙上供奉有594位苏州先贤的石刻绘像,但其中没有一位女性。推动或者改变历史发展的女政治家更见稀少,但很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苏州就有一位——她芳名失传,史称吴夫人。
太守女下嫁瓜农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卷五十有“吴夫人”的记载。她丈夫叫孙坚,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亲孙钟是瓜农。孙坚可能从小练了武术吴郡,“少为县吏”,十七岁时与父亲坐船,遇到海盗,他拔出佩刀独自跳上岸,杀死一盗夺回财物。因此事他从县里被借调到郡府,大约是在钱塘(今杭州)办公。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大约十八岁时,孙坚见天下动乱,拉起属于自己的武装,揭开了孙氏走上历史舞台的第一页,因此史书说他是“孤微发迹”。
孙坚母亲名未见传,似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孙坚出生后她告诉邻居说,她怀孕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的肠子从肚子里出来,绕住了吴郡郡城(今苏州古城区)的阊门。母亲在儿子一出生就开始做舆论准备了,可见是个有心人。不过也透露了当时吴郡人的一种心理,郡城(今苏州古城)在下面县里人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东汉时非常讲究门第。孙坚到了娶妻的年龄,痛感自己门第低下,为了改变地位,将择婚的目光投向了同郡名门望族。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吴姓女,本来是吴郡郡城人,其父是东汉末年的奉车都尉、衡州刺史吴煇,早年父母双亡,父亲墓在太湖边的胥口东岸(《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她和弟弟吴景徙居钱塘,依附吴家族人。
吴家是看不上孙坚的,认为他“轻狡”。轻,大约是不守礼法,狡,似是指不讲信用。但孙坚已经是吏,是公门中人,听说女方拒绝求婚,“甚以惭恨”。孙坚虽是不好惹的家伙,但也可以看作性格勇挚刚毅,在这乱世未必负面。这时未来的吴夫人站出来劝族人说:“何必为爱惜一个姑娘而让全家族取祸呢?如果遇到不好的男人,也只是命运的安排。”吴家长辈衡量利弊后,答应了孙坚的求婚。
这里有吴夫人为保家族的无奈,但也是一种眼光,觉得孙坚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从吴夫人后来让吴景作孙坚部将来辅助丈夫,可洞见吴夫人的动机。她的允婚,也可以说是慧眼识英雄吧。
因会稽郡有人作乱,孙坚以吴郡司马名义召募精勇,将之平定,从而崭露头角,因功外放为县丞,“历佐三县,所在有称”。看不出孙坚有什么行政才能,但他做县丞普遍评价好,不知有没有吴夫人做贤内助的作用?因为孙坚任下邳丞时,生了孙权,估计吴夫人是随丈夫赴任的。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席卷中原,孙坚带着自募的千许人部队北上,与朝廷的中郎将朱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后来西北军阀董卓进入长安,祸害甚烈,190年正月,潼关以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孙坚也参加讨卓阵营,率军万人北上,作战“猛壮”,名震天下,他勇斩董卓大将华雄,却被《三国演义》作者移到关羽头上,说成是“关羽温酒斩华雄”。
孙坚官至长沙太守、乌程侯,完全是因战功而得。照理他此时已是朝廷命官,又胸怀大志,“有忠壮之烈”,不知为何,却投在志大才疏的大军阀袁术门下。袁术借助孙坚,纵横于荆襄地区。初平三年(192),袁术让孙坚征荆州击刘表。刘部败走,孙坚遂围襄阳。但在襄阳城外岘山单马巡视时,为对方军士射杀。
吴夫人生四子一女,长子孙策,次子孙权,孙坚转战在外,不可能有时间管教孩子,家眷应该是留在袁术大营里。在这兵荒马乱年代里,吴夫人居然将孩子都培养成为杰出人才,可称成功母亲。袁术看到孙策,赞叹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看到孙权少年执政、意气风发,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果断决策东进江东
袁术的势力在淮南淮北,一度大帐设在寿春。孙坚率军在外,吴夫人辗转在寿春、舒城等地。这期间,吴夫人可能经过了冷静思考,认为丈夫追随袁术并无希望。吴夫人有孩子不能随军,无法干涉孙坚,但她没有做平庸的居家女子,而是看长子已经长成少年,就与儿子开始在江淮一带经营,一是笼络人才,二是考虑战略方向,希望以后能开拓出自己的地盘。
史载“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吴夫人住到周瑜提供的房子里,接受周瑜的拜见,让孙策和才华出众的周瑜成了结义兄弟。
吴夫人弟吴景相当有才干,被袁术看中,让他以太守身份去占领丹杨(今安徽宣城),“遂据有郡”,这其实也是孙家的地盘了。孙坚死后,所部为袁术吞并,孙策赤手空拳难成大事,史载:“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孙)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吴)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资治通鉴》卷六十一)孙策投奔吴景,在舅舅的支持下,有了一支武装,袁术于是将孙坚旧部还给了孙策。想来孙策带着娘亲去找吴景,当然和吴夫人商量定并得到了支持。
孙策还是想继续投靠父亲的老领导袁术,但孙坚部将朱治认为袁术“政德不立”,应该离开他,到江东去自谋发展。但孙策没有听从这一建议,将吴夫人和孙权等兄弟留在历阳、阜陵、曲阿(今丹阳)等地,自己还是跑到庐江一带替袁术打仗。
朱治安排人将吴夫人接出来,会合后,这支小部队突然长途奔袭,占领了吴夫人居住过的城市钱塘(今杭州)。在吴夫人的幕后策划下,又挥军北上,在嘉兴那里和吴郡太守许贡大战了一场,顺利攻下了吴夫人的籍贯地吴郡郡治,吴郡从此成了孙吴政权的核心根据地。吴夫人、朱治东进江东,可以说是孙吴的战略性转折。
孙策后来到了吴郡,将大本营立在郡城。不过他的政策是大力打击豪门大族,杀人不手软,军阀作风严重,为此吴夫人和他作了几次斗争。
早在汉初来到吴郡郡城的道士,是以炼丹为主。而这时有个外地道士于吉来吴郡、会稽郡传道。他的道教是“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和隐居炼丹修仙那一派道教不同,他建有道观,聚信众学习道书,开创了江南道教的新篇章。但有一次孙策在城门楼上(大约是阊门)宴客,于吉在楼下走过,三分之二的宾客下楼去迎拜。孙策大怒,命收捕于吉。那些迎拜者让家属去向吴夫人求情,于是吴夫人亲自来劝阻,说“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吴郡,医护将士,不可杀之。”宗教挑战世俗权力,从来就不为当政者所容许,孙策还是杀了于吉。
一次孙策的功曹魏腾违背了孙策的决策,策欲杀魏腾,“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吴夫人知晓了此事特别是大家的意愿后,知道一般相劝儿子不会听,她出来倚靠在大井边,当着大家的面对儿子说:“你平定江南不久,事还未做几件,应当优贤礼士,不计过失而记人功劳,魏功曹从公事出发进行规劝,你今若杀他,明天众人都会背叛你。我不忍看到祸事降临你头上,在你杀魏腾之前,我先跳此井自杀!”这话从大局出发批评儿子,再以生命相拼救人,体现了吴夫人性格中大义和刚烈的一面。孙策只好放了魏腾。
孙策因杀掉了吴郡太守许贡,和许的属下结下了梁子。孙策在今天扬州一带江边打猎时,被许贡的小儿子带领两个部属射伤,不治而死。丈夫壮年被杀,现自己的长子又二十六岁死于非命,吴夫人面临着新的挑战。
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孙策死时,孙权当时年仅十九虚岁,孙氏政权能否延续,尚属未知。
孙策临咽气前,以弟孙权托付给长史、抚军中郎将张昭。接着,周瑜也率所部赶到吴郡来帮助稳定局势。张昭和周瑜一样,都是向吴夫人“升堂拜母”的两位最重要文武大臣。当他们面对义母吴夫人,吴夫人也必然会有所托付。
当时江东“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孙氏政权“未有君臣之固”,“方外多难”,孙权年少,军事能力远不及孙策,面对这样的局面,吴夫人“深怀忧劳”(《三国志》),她只能多多参与军国事务,史书评价吴夫人这段非常时期所起的贡献说:“及(孙)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引自《三国志·吴书》各章)
吴夫人辅政的特点是对重要骨干放低身段,诚恳相商,表达尊重和信任之意。如“权年少,初统事,太妃(陈寿为晋人,不得以对吴夫人用的另一尊称)忧之,引见张昭及(武将董)袭等”,一起探讨江东如何确保安全之策。由此例可见,吴夫人凡有重大决策,便和股肱之臣商量,以她的威望,对执政团队也有团结、鼓励的作用。
如建安七年(202),曹操平定袁绍,军威正盛,要孙权送亲子弟为质。这一重大事件,将决定孙吴政权的独立性以及战略评估今后会否和曹操决裂并发生战争。张昭等拿不定主意,孙权带了周瑜“诣母前定议”。周瑜反对送人质于曹操。吴夫人赞同周瑜的分析和决定,并嘱咐孙权说,周瑜和你哥哥仅小一个月,我当作自己儿子看待,你对他要像对自己哥哥一样敬重。吴夫人这一拍板,也是中国历史今后走向三国分立的重要契机。而吴夫人关照孙权“兄事”周瑜,强调了两人非同一般的密切关系,为后来赤壁大战奠下了胜利的基因。张昭晚年也曾向孙权表达他受过吴夫人临终之托,所以他所做的事是“思尽臣节,以报厚恩……志在忠益,毕命而已。”他甚至尊称吴夫人为太后(这表明吴国大臣尊吴夫人为太后)。
208年春,仅有一县的刘备到襄阳隆中村拜访青年农民诸葛亮。当谈到到长江以南的孙吴政权,诸葛亮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诸葛亮明确指出,孙氏政权已经传了三代,领导得不错,因此“民附(之)”,就是得到百姓的拥护;有贤能的文武属下,忠心地为年轻的孙权效劳;至于“国险”,是指城池坚固,军备充足,劝刘先生就别打孙家地盘的主意了。
自孙策建安五年(200)“创甚”(受伤严重)而死,仅七八年光景,孙氏政权的稳固已让诸葛亮赞叹不已。
这个政权肇始于孙坚,奠基于孙策,成就于孙权,而这三个人、三个阶段,吴夫人都参与了,孙权执政前期吴夫人所起的作用更大。诸葛亮对孙氏三代政权的高度肯定,其实也是对吴夫人治国才干和成就的称赞。不过在诸葛亮作“隆中对”后才半年,即建安十二年(208)七月,吴夫人就病逝了。
唐陆广微《吴地记》:“通元寺,吴大帝孙权(母)吴夫人捨宅置”;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报恩寺”条:“即吴先主母吴夫人捨宅所建通玄寺基也。”吴夫人逝世前,决定将她的住宅捐作佛教寺庙。此寺虽历经战乱,但香火一直不息,成为苏州名刹大庙。战乱年代,吴夫人对宗教持宽容态度,支持道教,引入佛教,对苏州、对江南的文化,都有影响。
孙吴政权为六朝第一朝,对江南地区的发展进入新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吴夫人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州人也没有忘记她,报恩寺中北寺塔的第三层,塔心方室北面墙上有一龛,供奉着一座小石像,这就是苏州人独有的信仰“八字娘娘”,佛、道教中并没有这位神祇。苏州话中北寺和八字发音相同,八字娘娘应该是“北寺娘娘”之讹,或许她就是吴夫人吧。
《姑苏晚报》2019年1月13日A14《说吴》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