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延续数千年的显赫家族,一个是山东曲阜孔府的历代衍圣公,另一个则是江西龙虎山的历代张天师。孔子受到尊奉,是因为儒学大行其道,历代皇帝自然推崇。张天师地位稳定,则是因为道教受到皇家的推崇,但其情况更复杂。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

天师道起源于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一个互助的宗教组织,只要缴纳5斗米就可以加入组织,接受教团组织的救济。当时因为战乱频发,大疫蔓延,五斗米道宣扬天师可以治病,只要手写三张符纸,一张放置在山上,一张埋入地里,一张沉入水中,就能治病,称作“三官手书”。治病的条件,就是“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

五斗米道教团内部是世袭制,张道陵传子张衡、张衡又传子张鲁。张鲁时,正处于东汉末年乱局之中,张鲁为了凝聚部众,成为割据一方的力量,对教派内部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三项:第一,实行政教合一,自称“师君”,集教权和政权于一身,在基层设置祭酒一职,形式教权:第二,设置义舍,救济和吸引流民;第三,利用宗教习俗改变风俗。于是在五斗米道的影响下,巴蜀一带成为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民夷便乐之”。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

等到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征伐巴蜀之地时,张鲁便投降了曹操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为了维护当地的稳定,曹操用高官厚禄笼络张鲁及天师道上层,赐张鲁“镇南将军”称号,封张鲁的儿子们为列侯。

两晋尤其是东晋时期,天师道在统治阶级中的传播已经很广了。在西晋灭吴之后,就有一些天师道信徒迁到了江南地区。史载:“晋武帝平吴后,道陵经法流至江左。”此后,天师道所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当时许多高门大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一流大族中均有人信奉天师道。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王凝之,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等,都是天师道的信徒。而东晋时爆发了以孙恩、卢循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一度攻入建康城,而这背后也有天师道的影子。

魏晋南北朝,天师道的地位逐渐提高的同时,天师道的张天师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连续400多年销声匿迹。但根据后世道典的建构,天师道的第四代传人张盛其实在西晋时就南迁到今江西龙虎山一带,并定居龙虎山创立天师府,天师道的创始人张天师世系也逐渐受到道门的重视。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

到了唐代,皇室自称老子李耳的后代,因此对道教格外推崇,对于地位比较特殊的张天师也加以推崇,唐玄宗还册封张道陵为“太师”,肯定其在道教中的开创地位,唐玄宗和唐肃宗都曾作《张天师赞》。唐玄宗还曾下诏搜寻张天师的后人,但唐王朝对张天师的子孙,没有进行正式的册封。

唐末五代,张天师的后人移居龙虎山是可以确定的,他们得到了政府的承认,官方和世俗都确认龙虎山张天师后人的地位。到了北宋时,第二十四任张天师张正随正式觐见宋真宗。第二十五任张天师张道乾也曾觐见宋神宗。宋代皇帝多推崇道教,想利用道教来肯定自己的合法地位。

第一代:张道陵。祖籍江苏丰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夜出生于浙江天目山,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时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道陵为始祖天师。

第二代:张 衡。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师。

第三代:张 鲁。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踞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第四代:张 盛。鲁三子,汉末(215-220)迁居龙虎山创老虎正一道。

第五代:张昭成。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第六代:张 椒。昭成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

第七代:张 回。椒之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第八代:张 迥。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第九代:张 符。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第十代:张子祥。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第11代:张通玄。子祥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第12代:张 恒。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第13代:张 光。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第14代:张慈正。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第15代:张 高。慈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第16代:张应韶。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第17代:张 颐。应韶之子,居龙虎山,年87岁。

第18代:张士元。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第19代:张 修。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第20代:张 谌。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第21代:张秉一。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第22代:张 善。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第23代:张季文。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第24代:张正随。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第25代:张乾曜。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

第26代:张嗣宗。乾曜长子,续建上清观。

第27代:张象中。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

第28代:张敦复。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瑞过继。

第29代:张景瑞。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第30代:张继先。景瑞长侄,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终生不娶,无子, 著《虚靖语录》七卷。

第31代:张时修。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第32代:张守真。时修长子。

第33代:张景渊。守真长子。

第34代:张庆先。景渊长子。

第35代:张可大。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庆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第36代:张宗演。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第37代:张与棣。宗演长子。

第38代:张与材。宗演次子,官居一品,遗颂而化。

第39代:张嗣成。与材长子。

第40代:张嗣德。与材次子。

第41代:张正言。嗣德长子。

第42代:张正常。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

第43代:张宇初。正常长子,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

第44代:张宇清。正常次子,著《西壁文集》。

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

第45代:张懋丞。正常三子。

第46代:张元吉。懋丞之孙。

第47代:张原庆。元吉之子。

第48代:张彦翀。原庆长子,建上清观、真人府、正一观。

第49代:张永緒。彦翀长子,10岁袭教。

第50代:张国祥。永緒堂侄,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

第51代:张显庸。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

第52代:张应京。显庸长子。

第53代:张洪任。应京长子。

第54代:张继宗。洪任长子。

第55代:张锡麟。继宗长子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年29岁,锡麟二弟庆麟、三弟昭麟为署理真人。

第56代:张遇隆。锡麟之子。

第57代:张存义。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叔起隆袭教。

第58代:张起隆。锡麟继子。

第59代:张 钰。起隆之子。

第60代:张培源。钰长子。

第61代:张仁政。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四川祖地,葬青城山。

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

第62代:张元旭。仁政长子。

第63代:张恩溥。元旭长子,1949年去台湾,1969年病故于台北。

(注:至此63代天师为世所公认。自此以后两代的张天师仅在台湾通行。因为,中国大陆的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表示,张天师自第一代至第六十三代都是经朝廷敕封、道教界所公认的,此后应停止世袭。而台湾的正一道张天师族人推举了张源先而64代天师。所以,以下64代和65代天师仅在我国台湾省通行。)

第64代:张源先。恩溥堂侄,在台湾继承天师,2008年过世。

第65代:张意将。虽或有其他说法,但是总体而言张意将的认可度比较高。

以下图表更明了: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

天师传承的规矩:下代继承上代之职位,有遗嘱遵从遗嘱,无则遵从家族会议决定。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向无紊乱。

从五代到宋的百年多时间里,龙虎山的天师道也逐渐成熟起来,各种教规和教义逐渐完善。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尤为崇道,甚至自称“道君皇帝”,他将龙虎山与迈山和阁皂山册封为道教三山。到了南宋,龙虎山被赐予领导南宋道教的权力,有上述三山符箓(即道士的认定状)的管辖权。在之后的元明清时代,龙虎山历代张天师也一直受到政府的册封,成为正宗道教的代表。

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

张天师成为道教至尊的同时,其在百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普通民众看来,张天师是最强的驱邪师,是所有恶鬼都害怕的对象。南宋时,百姓都会在门口贴张天师的画像。《梦梁录》记载:

“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在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

因为张天师得到了皇帝的册封,所以他在在驱魔系统里显得更为正宗,更有神力。

天师道是李道陵创建于东汉中叶的道教学派“正一派”。传说李道陵在云锦山中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由此改名为龙虎山。天师道早期称“五斗米道”,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两大宗派,但比全真派早1041年。所以,天师道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组织的产生。

天师道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年。在宋、元、明至清代,张天师被赐封一品,统领江南道教,总领三山符箓,成为道教传播发展中心。

天师世家世代相袭,显赫一方,与山东曲阜的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有“南张北孔”之说。

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

末代天师张恩溥,出生于1904年,即清朝光绪三十年,字鹤琴,号瑞龄。在童年的时候,饱读道教经典,跟随父亲研习道教符箓和斋醮。在他父亲羽化后,张恩溥承袭天师道的门人地位。

当上天师之后,他前后在上海、苏州等地积极传播道教。在抗日战争期间,隐居龙虎山。

张恩溥主张“宗教为重,团结为重”的精神理念,强烈建议先逐渐建立地方性的道教教会,随之,再组建全国性的道教教会。

1946年,张恩溥在上海邀请全国道教界著名人士倡导成立上海市道教会,提倡上海市的全真道和正一道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道教会。

在他积极地筹措和努力磋商下,1947年,在杭州玉皇山福星观成立上海分院,成功召开了上海市道教会成立大会。

上海市道教会的宗旨是:“研究玄学,阐扬教义,刷新教务,联络道友感情,发展宗教事业。”

上海市道教会成立之后积极地振兴道教。在张恩溥的倡导下,宣传《复兴道教计划书》,具体包括讲经、道学研究、报刊、图书和道书等八个方面的道教复兴计划。

但是,当时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局势风云变幻。上海市道教会的社会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所谓的道教复兴计划也没有具体实施。

国民党政府曾在名义上授予张恩溥第二十军副军长头衔。

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

1949年,张恩溥带着祖传天师道的“玉印”等物品来到我国台湾,归隐在大龙峒觉修宫,重心还是在发展道教事务。第二年,张恩溥在台北创建台湾省道教会,并出任理事长。在这期间,积极进行国际间的道教文化交流。

1966年,他成功地组建了“中华道教总会”,建立与各道派之间的教务联系,并开展对外的传教布道工作。1969年,因病在台湾仙逝。

死后,其侄子张源先(1930—2008)代理掌教,2009年6月,张道祯袭职出任第64代张天师。

现任龙虎山张天师是谁_龙虎山张天师百度百科_龙虎山现任张天师是谁

世代相传的张天师,往往自戴神秘的面纱。他们代代相承,在宋代时确立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内部传承制度。张天师代代获得朝廷的封号,他们以法术高强的咒术师身份存在于百姓的心中。在千百年历史中,天师道努力清整自身,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对于国家而言,他们是正统道教的象征,是政府认可的道教宗派,与民间百姓私自进行祭祀的鬼神、淫祠进行对抗,实现了百姓信仰世界与皇帝统治的世俗世界的统一。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