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积累
古代男性不同年龄的称谓这个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属于文化常识领域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的方式展开。题干可能会呈现古代男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让我们反选出该年龄阶段的称谓是什么。因此,大家可以对每个年龄阶段称谓的特征做好积累。
一、始龀
在古代,人们把男孩八岁称为始龀,也叫龆年,龀和龆的左边偏旁皆是牙齿的齿。《说文》中有这样的记载:“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龀,毁齿也”,大意是说,古代男孩八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龀古代男子束发,就指的是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所以在题干中出现脱去乳牙,长出恒牙的表述,可以匹配始龀或者龆年。
二、束发之年
古人束发之年是指男孩15岁,这时男孩要把原来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清朝以前汉族男孩都是15岁时束发为髻。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象征着可以上大学读书了,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明代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有写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意思是说,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可见,束发之年就指的是男子15岁。因此在题干中若出现古代男子15岁的时候,就可以匹配束发之年了。
三、弱冠之年
古装剧里经常会出现弱冠之年或是行弱冠礼。在封建社会,男女都要蓄留长发,到了一定的年龄,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礼记·曲礼上》有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唐代《孔颖达·正义》里又有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大意是说,在古代的时候,那些年满二十岁的男子要参加加冠礼,预示自己已经成年。但是,由于二十岁的男子身体尚未发育强壮,所以称之为“弱冠”,表年少之意。所以,后人就用“弱冠”来指代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弱冠之年”也成了男子二十岁的代称。因此,在题干中如果出现弱冠之年,就要匹配古代男子20岁。
四、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也被称为不惑之年,它们皆出自孔子的《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所以,而立之年就是指男子三十岁,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而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因此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要做好30岁与而立之年的匹配对应。
教资笔试系统学习直播课
教资笔试9月16日进行
现在就要开始学习啦~
教资笔试全程班,适合零基础的你!
4期直播时间可选,内容相同古代男子束发,直播时间不同
可选单科或双科学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