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笔者对易中天讲的三国非常不认可,但这回易中天老师同笔者可以说不谋而合。
笔者为何会厌恶越王勾践?这还要从吴越两国的争霸战争说起。
01
三千越甲可吞吴?这种打法一百人都能吞吴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开始卷入争霸战争,吴国北击齐国,西吞楚国,威震华夏。这时,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援兵,跟吴军交战,吴军多次战败,此时吴国出现内乱,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趁机发兵,吴王阖闾及时回来,允常才撤离。
吴王阖闾非常气愤,兴兵伐越,此时,越王勾践上台。他让囚徒自杀,自己在道路旁边设下埋伏,吴王阖闾的注意力全在越王勾践派的囚犯身上,根本没注意埋伏,越王勾践得以手刃吴王阖闾。
此时,吴王夫差已经和越王勾践有了杀父之仇。夫差“尝胆”,时刻提醒自己报仇雪恨,但是当吴王夫差打过来之后,经过他贿赂的吴国大夫伯嚭的劝说下,
厚待勾践,忘记了杀父之仇,只是让他给自己看马匹,连服侍马匹的事情都没让他做过,至于什么脏活累活,人家夫差一样也不给他做。
为了讨好吴王夫差,勾践居然在夫差都不同意的情况下品尝夫差的粪便,目的表面上是为了让夫差保持健康,实际上则是为了博取夫差的同情,就这样,这位心机极深的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回越国后,他“卧薪”,只是为了报自己战败的仇。
试问,谁对谁的仇更大?是勾践对夫差的杀父之仇大,还是夫差对勾践战败之仇大?答案不言自明。
勾践回国之后,将煮熟的麦子送到吴国当稻种,并且趁夫差打齐国时,故伎重施攻打吴国,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如果说吴国对越国有战败之仇,吴国的百姓和他总没有仇恨吧?他却给吴国百姓送煮熟的水稻做种子,加害吴国百姓。
夫差连杀父之仇都放下了,他却因为一场战败(吴国并没有灭掉越国,教科书在这方面属于断章取义),灭了吴国,杀了吴王夫差。
吴王阖闾和夫差父子两人死在同一个人手上,而且这个人用的方法都十分卑劣,才让讲究仁义的吴国打败。你以为这就完事了,那你可太天真了。
02
屠戮功臣,他开创首例,且他的做法跟后世帝王有本质区别
范蠡和文种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共同辅佐越王勾践。越国灭吴过程中,范蠡逐渐觉察到,勾践其实是个变态狂,因此当吴国被灭后,范蠡劝说文种离开越王,说他不能共富贵,留下肯定会被杀。
文种不相信,范蠡就只好只身逃走。至于和西施流浪的故事,已经不重要了。事情并没有出乎范蠡的预料,越王勾践很快就说:文种大夫,当初你有7种办法对付吴王,如今只用了3种,
寡人好奇剩下4种是什么办法,这样吧,我赐你当年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宝剑,你到地下继续用4种方法对付他,以后寡人到地下就知道你怎么对付他的了。
文种听完,只好自戕。然而,越王勾践虽然说是杀了功臣,但他的杀功臣和后世帝王有着本质的区别。
后世帝王在处理功臣问题上,不是杀(明朝等大多数朝代),就是用(唐朝、后唐),要么就是结成姻亲(东汉)越王勾践是哪个朝代的,或者解除兵权和平回家养老(宋朝)。
但是,这些做法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杀了,你会被说成暴君,继续用这些人,他们会谋反或者牵制皇权造成腐败,解除兵权相对而言是处理功臣最好的方式(这里他必须说明一下,宋朝的问题并不是“杯酒释兵权”,
也不是重文轻武,而是削弱武将调兵权力,战场上决策全部由层层官吏上报皇帝再由皇帝决策之后层层下发到武将手中,而战场又是瞬息万变的,除此之外,
宋朝还有一个国策就是防御性国策),也就是说,功臣问题解决的典范是宋朝。但这些功臣问题的处理都有两个前提条件:
国家相对统一或政权相对稳定政权实行的是帝制且为郡县制模板在这两个条件有一个存在的情况下,功臣都会对国家造成危害,因为功臣尾大不掉,很容易滋扰地方,进而威胁君主。
但是越国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同,越国还没有统一全国,自己的地方政权也不稳定,也就是功臣远远还没功成名就,而当时的越国没有专制皇权,
不存在功臣威胁他的权力的问题,更何况范蠡文种都是文臣,并非武将,他只是单纯的容不下其他人和自己共富贵而已。其心胸狭隘,可想而知。
03
灭吴之后,道貌岸然
吴国曾经侵吞宋国领土,而勾践的越国远远控制不了故宋土地,这块土地成了烫手的山芋。怎么办?勾践派出使者,对宋国示好,说归还这些土地,这样一来,各诸侯国同他进行了会盟。
周天子知道后,派出使者,册封他为伯。此时的勾践原形毕露,他赶走了周天子的使者,自己称王。此后的越王勾践沉溺于温柔富贵乡,荒淫无度越王勾践是哪个朝代的,仅八年就病亡。
长按下方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