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问我,与谁一起去游石湖最有风情?我首推范成大,毕竟那里有他的家、他种的梅与菊、他堆积的园圃、他写的诗,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石湖。
一
范成大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回到苏州,在上方山脚下的石湖营造别墅。他看到自己一手建造完工的别墅,开心激动,忙邀约朋友邻居去看一看,过过慢生活,游石湖:“隔篱日上浮天水,当户山横匝地烟。春入葑田芦绽笋,雨倾沙岸竹垂鞭。”大家兴致勃勃地赶在范成大搬家时前往祝贺,新居就掩映在湖山之间,新颖别致。
如果从越来溪(今越溪)那边顺着太湖进入石湖,湖光山色,波光粼粼,人与船似乎置身于洞庭山脉、垂虹桥亭之间,风露温美,如春始和,醉梦飘然。而当到达横塘时,湖水清澈可鉴。越来溪之“来”字,范成大告诉大家,从吴音读“釐”,即“厘”的发音。
越来溪是越王勾践攻打吴国时的一条水上通道。越王在溪边筑城,称越城,与吴人夹溪相对。范成大就在越城之下种了许多名花,以梅花为最多。据地势高低分别建造了台榭,筑了农圃堂,与楞伽山相对。宋孝宗时,刚刚从金国回朝的范成大向孝宗汇报出使情况时,听说范成大住在石湖,皇帝于是专门御赐“石湖”二字,相当于把石湖赐予了范成大,以赏赐并表彰其功勋,“吴波万顷,偶维风雨之舟;越戌千年,因筑湖山之观。”增添了石湖几分姿色。范成大在石湖还营造了此山堂、千岩观、天镜阁、玉雪坡、锦绣坡、说虎轩、梦渔轩、绮川亭、盟鸥亭和越来城等处建筑,作为自己居住、休闲、会友的地方,其中天镜阁为第一,水光山影照映几席,风帆沙鸟往来如画。
如果在三月,沿运河穿过觅渡桥,抵达盘门,往西南而去,过横塘,享受一下贺铸所说“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诗意,那么就可以到达上方山脚下的般若院。当时,有个长老叫祖康,他会在院门口恭候你的光临。那里,春秋时期吴王筑了姑苏前后两台,相距半里,民间称呼为拜郊坛,城墙有三重,一度是夫差与西施宴游之地。来到石湖,会看到范成大正在花下写道:夜饮海棠月,“朝漱山茶露。”你见他的书法笔意遒劲,确实是这样,毕竟他的母亲正是北宋四大书家的蔡襄之孙女。
在梨花、金林檎花、绯碧桃花盛开时节,站在楞伽山治平寺主僧房观日东升,别有雅致。寺门外有隋朝开皇十年杨素开凿的八角大井,至今犹存。楞伽山顶上有楞伽讲寺,寺有浮屠七级,站在塔顶上,望见太湖弥漫,石湖仅如断港。范成大或许会陪着你赏景,直到日薄西山,月色如昼,乘小舟进入石湖湖心,风露浩然,兴奋之余,难以入寝,你会听到他对着石湖发出的低吟:“幽香馥蕙帐,清梦安且吉。萝月堕苍茫,松风隐萧瑟。晓禽啄且鸣,唤我起盥栉。”
二
行春桥是游石湖必到的地方。范成大说过:“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游无异。”站在行春桥上,可以望见吴台越垒,危峰高浪,石梁卧波,一派生机。人们往来如行走在图画之间,有一种惬意又舒适的感觉。范成大告诉我们,那里湖山满目,桥梁很长,横跨溪湖之口,好事者将它与吴江垂虹桥相比,称之为小长桥。县令赵彦真已经把它修葺一新,行春胜景成为吴中第一好去处。
石湖边上有一片荷花荡,数百亩之广,荷花盛开时,红白弥望,香气袭人,游人划棹如入锦云之乡。到了荷藕成熟出水季节,有人就在行春桥头叫卖鲜藕,藕松脆且甜,是别处无法可比的。据《唐国史补》记载:“苏州进藕,其最佳者曰伤荷藕,食之无滓。他产不满九窍,此独过之,以此为辩也。”这个季节,如果游人路过行春桥,带一支藕回家,可享受唐朝贡品的味道。当然或许有人向你出售土产蕈,必定告诉你鉴定是否有毒的方法:煮时放入灯草心,或者用银簪淬一淬,如果灯草心与簪变黑,说明有毒,不宜食用,否则无妨,一种“香如鹅刖味如蜜,滑似莼丝无点涩”的味道久留舌尖而不散。
在石湖北,隋朝时杨素曾将苏州府治移建在那里,成为一个新城,又称新郭。范成大经常从苏州古城往石湖归宿或者燕乐之时路过,经不住沿线风景独好的诱惑,唱诗赋词,你一定听到他那首《将至石湖道中书事》:“水绿鸥边涨,天青雁外晴。柳堤随草远,麦陇带桑平。白道吴新郭,苍烟越故城。稍闻鸡犬闹,僮仆想来迎。”有这等上好的导游词,谁不想去游览一下新郭、越城,观赏柳堤、麦陇,仰望大雁飞过,鸥鸟漫步,鸡犬之声相闻,僮仆之间相迎,享受人生的快乐。如果换了季节,又是一种“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的图景,忘不掉“无数鸣蜩翠扫空”的天籁之声,会不会想起《诗经》中吟唱的“四月秀葽,五月鸣蜩”的意境。
那么如果跟随范成大骑马从阊门到越城,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日影穿云亦未浓,夜来疏雨洗清空。村前村后东风满,略数桃花一万重。”再从横塘桥过横山,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阵阵轻寒细马骄,竹林茅店小帘招。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的景观。范成大指点着竹林溪水、沿路店招,感受东风送暖、杨柳依依的情调。
重九那天,大家与范成大一起乘船,从阊门出发,过横塘,眼前是宿雾一白,垂垂欲雨。到了彩云桥,似乎由雨转晴,阳光明媚,风景闲适。四郊刈熟,露积如缭垣,田家妇子穿着新衣。船只挂帆起航,溯越来溪而上。菱花已放,却有几分消瘦,尚可采撷。舟入石湖,一行人停舟上岸,坐在千岩观下赏菊。菊枝上最多可开出数千上百朵鲜花,到了正午,将其熏入酒杯,喝上一杯菊花酒,虽然还没有进入狂饮闹酒的高潮,却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在那里,范成大种植了两亩地丹桂,都已盛开。大家携壶渡石梁,登上姑苏后台,山顶正平,有坳堂藓石,大家可以紧挨着坐在一起攀谈。相传这里曾经是吴国宫殿闲台别馆所在。放眼望去,对岸的松陵古镇,映在眼前,只见华严讲寺的塔尖矗立,范成大会告诉你杨万里曾在寺中写下“彩衣几渡醉江滨,今日重来泪满巾”诗家不及“禅家乐,坐卧湖光百虑闲”的诗句。顺着塔尖,眼光稍往北移,看见点墨一螺似的山峰,就是昆山。转过身来,却是西山竞秀,萦青丛碧,与洞庭、林屋为邻。在天高云淡的季节,大约目力能够看到百里之外的景色。
范成大离开四川成都乘船回到苏州时,将莲花海棠放在瓦盆里,带回种在石湖别墅,几年来已经鲜花烂漫。范成大种植的胜黄金、叠金黄等十多种菊花次第开放,芬芳各异。到了石湖,就要品尝一碗红莲饭,禁不住会想起陆龟蒙的“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那种唐朝时就已经存在的味道。范成大会告诉你,这种水稻品种曾经一度断绝,二十年来石湖一带的农民辛勤耕耘,又开始培育种植,红莲稻米颗粒肥厚,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留下一种“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的生活情趣。
在石湖,时常会见到难以忘怀的景点,那就是农家快乐的生活:“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春江水漫,清风吹拂,两岸鹅黄的春草,绿色连绵。轻舟已经到了横塘古塔脚下,看到农民们在田里忙碌,谷雨时分,到处洋溢着春耕生产的景象。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品尝新面、收购新茧的时节。而到了年岁之末,有腊月舂米、上元灯市、廿四祭灶、口数豆粥、爆竹驱鬼、火盆取暖、火炬照田、分岁祝词、唱卖痴呆、婢打灰堆等十事相连,热闹非凡,尽显习俗。
三
“故人若望江南范成大,且折梅花相忆。”这是范成大对朋友离别之后的一种寄托和期望,毕竟梅花也是范成大的喜爱。范成大在石湖玉雪坡种植了数百株梅花,又在屋舍之南向姓王的人家买了僦舍七十楹,全部把这些房屋拆除,建了寿栎堂范成大,太子书写的“寿栎堂”三个大字做了匾额,挂在堂中,熠熠生辉。在那里建造了范村,将三分之一的地方种植梅花,共有江梅、早梅、官城梅等十二种之多,形成了梅海,范成大著有《梅谱》一书,或许就放在你留宿的床头,供你阅读欣赏。
我们来到石湖,看望病中的范成大,他会带你到周边走走,看一看五月收麦的场面:“菊花开时我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或许在范村午坐,喝一杯下午茶。当然雪后的范村别有风味:“习气犹余烬,钟情未湿灰。忍寒贪看雪,讳老强寻梅。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直疑身健在,时有句飞来。”
范成大在沉疴少纾之时,会伴你到石湖旧隐休憩,告诉你一年四时田园美景。看到“桑叶尖新绿未成,满窗晴日看蚕生”,或者“万草千花一饷开,邻家鞭笋过墙来”;看到“新开醪酒荐青梅,日暮裹盐沽酒归”,或者“童子开门放燕飞,小童一棹舟如叶”;看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或者“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这时,最好读一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更能体会到石湖无处不是景、无处不丰收。他在迎来送往的生活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归隐之乐。
杨万里曾介绍姜夔到苏州拜访范成大。姜夔看到病中的范成大难以出门赏景,作《玉梅令》一首,将石湖的雪后之景向躺在病床上的范成大作了介绍:“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在这里,梅花似乎有了养生功能,揉春为酒,剪雪成诗,令人神往。不久,范成大病故,姜夔到石湖吊唁,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的哀痛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虽然再也见不到范成大,见不到他奔波劳顿的神情,但他就站在上方山上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在石湖边散步、赏花、唱歌和浪漫。
2021年6月7日《姑苏晚报》B05版
文:郭根林手绘:陶开俭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