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2006年,我从《经济日报》调《人民日报》,自那以后,经常与原单位保持联系的,是一张内部刊物《经济报人》。每当送至家中,便有如晤亲人之感觉,总要从一版看到四版(当然也只有四个版),报社动态啦,领导讲话啦,编辑注意啦,记者体会啦……逐一阅读,格外亲切。那天在四版副刊看到一篇散文《卖菜的》,清新朴实,别有韵味。一看作者,嘿嘿,陶国峰!这不是我们曾一部门的小陶吗?小陶的文笔,我早就看好,我总觉得,其文字与河南老乡刘震云颇有些神似,冷峻,幽默,乍看似平常,越嚼越有味。于是电话联系,将小陶刊登在《经济报人》的几篇散文,传了过来。原本要张照片,小陶说,颜值太低,就免了吧!现选出美文两篇,供各位欣赏。
卖菜的
陶国峰
退休之后,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了。生活好像一台收音机,曾经有过的多个哇啦哇啦的频道,现在被有人悄悄地关了电源,剩下一片安静。
当然也不是完全安静。剩下经常打交道的是什么人呢?最多的是超市的收银员,打电话过来的多是骗子,还有就是农贸市场的摊主。
超市的收银员总是匆匆忙忙,好像是收银机器的一部分。骗子可能是被拒绝太多次,电话一通马上就以极快的语速嘚啵,让人一听就知道是骗子,我接到这种电话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挂掉,没有意思。比较有意思的是农贸市场卖菜的。
现在农贸市场卖菜的都是一个个租摊位的小老板,卖鱼、卖蔬菜、卖水果、卖水产、卖鸡鸭鱼肉,莫不如此。
我以前去的农贸市场是很大很丰富的西苑市场,后来给拆了,让我心痛了半年,真可惜啊!现在只能去更远的清河小营桥西的市场。这个市场原来是有露天也有棚内,现在只有棚内的了。
这个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脏,进了棚子,比在露天还脏。市场脏,厕所更是不堪。虽然脏,东西也不便宜,但是自有其好处,一是东西新鲜品种多,一些超市没有的东西这里有,超市里有的这里新鲜且好一些。
由于都是自主经营,小老板们个性比较突出。虽然都是卖菜,但是也有不同。清河小营桥西市场有几户就与众不同,两家卖菜的,总有些别家没有的东西,譬如早春的荠菜豌豆尖和竹笋,譬如一种从四川运来的白杆的芹菜,虽然有点小众荆芥为什么只有河南人吃,但是利润应该高些。一家卖香蕉的,以不缺斤短两为号召,价钱一样,生意却好很多。一家卖西红柿的价钱比别人贵一些,生意却相当好,我专门买了这家的西红柿,发现比较容易煮烂,外皮也容易剥掉。
农贸市场最值得去的是水产,不仅鱼虾蟹品种多,譬如鳜鱼,小超市一般没有,难得的是有一些蛏子蛤蜊之类的小海鲜。这是我偏爱的东西,味道鲜美,一般来说,吃了这些小海鲜,鱼虾之类就显得没有味道了。在农贸市场买水产,我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白,我明明清清楚楚看见虾装进塑料袋子时没有水,怎么拿回家打开袋子里面总是有很多水呢?有点水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明明是活蹦乱跳的活鱼,摊主手一晃就成了死鱼了呢?
一次我在玲珑塔农贸市场买了一条活鳜鱼,摊主在台子下面一晃就成了死鱼,争执起来引来了市场管理人员,那人慢悠悠地问了问情况,对摊主说:你他妈的说本来就是死鱼,你的死鱼转眼能长半斤啊?看看这条鱼,比你卖的分量至少重半斤,给人家退了!
在农贸市场买东西我从来没有期望分量给够,80%就行了。但是也有非要给够数的摊主,我买菜,一般说找零的三毛两毛就不要了,卖菜的就说声谢谢。有一个卖菜的,坚决要把两毛零钱给我,他说,我不少你的菜,也不多要你一分钱。可敬的契约精神。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农贸市场的摊主多为年轻女性,而且不少颇为漂亮,尤其是清河小营桥西市场卖猪牛羊肉的,怎么个漂亮法呢,好像姿色不让空姐吧。现在空姐漂亮的越来越少了,莫不是卖猪牛羊肉去了?谁不相信可以去看看。
荆芥
陶国峰
在我的记忆中,北京市场上有荆芥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那时候我还在西三环厂洼住,小区的西边是一片绿化带,土地已经被政府征用,但是还在那里闲置,土地的主人便租给河南来的农民种菜。这些河南农民种菜不用化肥,而是让清洁公司直接把大粪在地里灌厚厚一层,等这些大粪被土地吸收发酵干燥之后再翻耕,然后种菜和玉米,产出之物极为肥美。
我在北京最早发现荆芥就是这些河南农民种的。他们开始是种一点自己吃,以慰乡思。吃不了便拿到菜摊上出售,不想颇受欢迎。我常常到菜地里去买玉米和蔬菜,每次必要一把荆芥,买的次数多了,种菜的老乡说:老乡你想吃荆芥买啥咧,你找个花盆我给你栽几棵,吃的时候揪就中了。
现在荆芥在北京以及其他一些原本没有这种植物的地方,已经相当普及了,农贸市场上总有出售,特别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卖花卉种子的地方,都有荆芥种子卖。但是荆芥市场仍然保持着它的农民色彩,在更加城市化的超市里面,我从来没有见过荆芥的踪影。
在我的老家河南及其周边地区,荆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具有调味功能的蔬菜,其地位与河南人叫做芫荽的香菜相当。河南人总是把荆芥芫荽并称,荆芥还排名在香菜之前。不知道为什么,香菜取得了普世的地位,在全国普及,而荆芥却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
对于喜欢荆芥的人来说,这种蔬菜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令人上瘾,食用习惯之后便成为嗜好。荆芥的烹调方式极为简单,做汤煮面抓一把扔进去即可荆芥为什么只有河南人吃,最典型的吃法是凉拌,夏天的时候,荆芥拌黄瓜几乎是河南人家家必备的佳肴。把荆芥洗净,黄瓜拍碎,加蒜泥、盐、香油和醋拌了,便是令河南人垂涎的家乡美味。把荆芥加面粉搅成面糊用油煎成北京的糊塌子,便是荆芥饼。用荆芥加面粉炸成素丸子,就是荆芥丸子。都是美味。
写到这里,我口舌生津,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一般来说,能让人特别喜欢的食物,往往能给人特别的刺激,无论是气味还是口感,总有特别之处。荆芥就是如此。
对于远离故乡的河南人来说,荆芥有一种家乡的特有味道。科技的发展与交通的发达使乡愁似乎成了一种可笑的事情。李白老师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古代,要是今天,有作诗的功夫,买张高铁或飞机票都到了故乡了,又不是春运买不到票。
同样,一些家乡的食物也被市场经济的潮流冲得到处都是,就像在北京,以前想吃荆芥你要到河南饭馆去解馋,到潘家园附近的河南大厦,南城豫剧唱得震耳欲聋的河南饹馍村,以及连锁店金狮麟,现在你要想吃荆芥,随便哪个农贸市场上都可以买到,有兴趣还可以买包种子自己种植。但是由于易得,也就不那么稀罕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