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网络上看到彭老师的文章,然后加彭老师微信,咨询彭老师,为什么我孩子厌学?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动力?为什么我的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为什么我的孩子很叛逆?为什么我的孩子辍学不读书了?
这些问题是很多家长普遍的问题,也是令很多家长非常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根据我的实践咨询经验,我总结出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比喻,就把它称之为跷跷板效应。
什么是跷跷板效应呢?家长越是看重的,孩子越不会在意;家长越着急的,孩子越不会着急;越是家长心中承担的,孩子越不会承担;家长越是踮起脚尖期盼的,孩子越会以失望回敬。
这个跷跷板效应,在平时的教育生活当中非常常见常见。比如家长把孩子吃饭看得很重,觉得孩子吃少了或者没吃饭,就会营养不良,身体不好,那么孩子就不会把吃饭当回事,所以还在吃饭就成了个问题,往往就需要家长追着喂,哄着吃。
孩子的作业也是这样一个原理,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作业看得很重,盯得比较紧,孩子作业写慢了,写错了,家长往往很着急,于是赶紧监督催促孩子厌学的影响,结果家长越是着急,孩子越不着急,反而越来越拖拉磨蹭,发展到后面,甚至直接不写作业,厌学不读书了。
孩子读不读书更加是典型的表现,绝大部分家长把孩子读书都会看得很重,但是我们会发现孩子越长大,越不想读书,所以到了初高中,很多孩子厌学,辍学不读书。所以很多家长。要么妥协退让,以物质条件哄着孩子读书,要么找一帮人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孩子读书实在不行,干脆打一顿,逼孩子读书。所以我们会清晰的看到家长越看重,越着急,孩子越不会在意,越不会着急。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科学有效的教育呢?家长应该把跷跷板倒过来,放下对孩子的期望,放下对孩子的着急,放下替孩子承担的心。你能替孩子承担一时,难道能承担一世吗?
倒过来的跷跷板就是,家长越是彻底的放下所有的期望,孩子反而会逐步恢复内在动力;家长越是不替孩子承担,孩子反而会逐渐学会面对,学会承担;家长越是不替孩子着急,孩子反而会逐渐着急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彭老师,我也尝试了,不替孩子着急,不替孩子承担,但是也没看见孩子有什么变化呀,他还是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死猪不怕开水烫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其实很简单,还是你自己太着急了,孩子没有内在动力,是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替孩子承担,替孩子着急形成的结果。现在我们稍微放一下,就期望孩子马上改变,那根本是不现实的,教育不存在速效药。
只有家长真正清晰了跷跷板效应,真正彻底明白了,只有把属于孩子的事情孩子厌学的影响,真正彻底的还给孩子自己,他才会逐渐面对自己该面对的事情,逐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他可能还是像过去一样,没啥反应,逃避,不去面对,没有动力,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只有我们坚定的贯彻执行这个方法,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孩子才会逐渐恢复内在动力,逐渐学会为自己负责。
所以,跷跷板效应,你真正明白了吗?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