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小娘惹》开播,欧萱凭借着灵活的表演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峇峇娘惹文化走进普通市民的眼里。如今,《小娘惹》翻拍,采用更加先进的拍摄设备,每一帧都是峇峇娘惹文化的精髓娘惹文化,尤其是增加了厨房的镜头,采用美食级别的拍摄手法,把独具特色的娘惹菜的原汁原味透过镜头传达给观众。

娘惹文化_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说起峇峇娘惹文化,和我们的中华文化真是脱不了关系。峇峇娘惹又称土生华人, 是对15世纪移居南洋的中国人与当地土著人结合的后裔的称呼。这些土生华人的先祖多来自闽南和潮汕地区, 父亲是华人, 母亲是马来土著人, 他们结合生下的孩子, 男孩称“峇峇” (Baba) , 女孩称“娘惹” (Nyonya) 。

峇峇娘惹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根源,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欧洲文化等,才形成如今独树一帜的峇峇娘惹文化

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娘惹文化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历史渊源

从中国方面来看, 峇峇娘惹的产生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有关联。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下西洋举动, 一方面促使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的朝贡贸易进一步繁荣, 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多的中国人前往海外谋生。明清时期的中央政府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但这并未能抑制中国人移居海外的趋势。而有关明清时期国人在东南亚习俗、贸易、文化的记载, 甚为翔实 (如王大海的《海岛逸志》、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等) 。可见, 明清两代华人群体在东南亚一带的发展渐为稳定, 该时期是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东亚新航线,西方的殖民政策借助航线开发的便利,把殖民的魔爪伸向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地处热带,资源丰富,拥有西欧所没有的橡胶、胡椒香料等资源。

16世纪伊始, 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侵入东南亚, 并将该地区作为其与中国贸易的中转站。这些国家在掠夺资本的同时, 发现了中国商人及劳动力的重要性, 于是通过各种方式招揽并利用中国人。大批中国南方居民为了谋生,迁移到东南亚地区。1819年, 英国占据新加坡并将其开辟为自由港后, 在殖民当局的招揽下, 大批华人涌入新加坡;1836年, 华人人口超过马来人人口;至19世纪中叶, 华人人口超过新加坡总人口的50%。9可见, 西方国家的贸易与殖民需求, 是促进东南亚华人族群形成的重要诱因。

而迁移到东南亚等国的基本都是男性,一是男性的劳动力更高,中国古代女性鲜少出门;二是路途遥远,男性的生存率更高。为了满足繁衍后代和生理需要,男性华人和当地土著女性结婚生子,儿子称为“峇峇”,女孩称为“娘惹”,父亲传承他们中华文化,母亲传授他们当地文化,一代一代繁衍下去形成族群,称为“峇峇娘惹”。

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_娘惹文化_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

娘惹菜,峇峇娘惹族群的饮食文化

峇峇娘惹家族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男人在外面打拼事业,女人就在家里学习厨艺、珠绣等。《小娘惹》中男主角的太奶奶就是非常传统的娘惹,挑孙媳妇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手好厨艺,绣得一幅好看的珠绣。

娘惹菜融合了中国菜和当地香料的特点,注重香料的搭配,用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制作香料,把香料晒干或者舂成粉末形状,再用油煎出味道。形成了味道香浓,带有酸、甜、辣及刺激性味道,充满了热带风味的娘惹菜系。

娘惹文化_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每一位娘惹做出的娘惹菜都不一样,椰浆的香浓,叁巴酱的甜辣,还是沙爹的暧昧,以及虾酱那时隐时现的臭味,在每一位娘惹的奇妙搭配下呈现不同的化学反应,每一道娘惹菜都是至少十余种香料的变幻结合。这让每一次尝试,都像一场味觉的冒险:可能偶遇惊喜,也可能遭遇惊吓。

椰浆对于东南亚来说,无疑是花椒之于四川,鱼露之于潮汕。娘惹能把椰香融入到各种菜式中,无论是甜的还是咸,都带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连大米这样纯粹的主食都要经过椰浆的浸淫,才有资格登上国菜“椰浆饭(Nasi lemak)”的宝座。

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娘惹文化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除了椰浆,虾酱也是娘惹菜独特的酱料。热带地区辣的不动声色,让人毫不设防的吃上一口,能从舌尖辣到耳朵眼。《小娘惹》里月娘战乱时投靠外婆的时候,为了生计,月娘总是做一些虾酱出去卖。虾酱的制作原理,和闽粤地区的虾膏、虾酱多少有些类似,都是用小虾加盐进行发酵,以腐为香。去掉多余的水分之后,加入辗碎的辣椒、虾干、芝麻或花生,再经过油炸才算完成。

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_娘惹文化_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

峇峇娘惹服饰,以中华文化为根基

《小娘惹》整部剧最养眼的就是服饰了吧。娘惹服饰的设计以马来西亚的上下款式为基础,上身是套头衫,下身是旗袍式的长裙。同时又融合中华传统的绣花等图案,相对传统马来服保守的宽松剪裁, 娘惹装则剪裁修身以突显腰身, 且上衣前长后短, 勾勒出女性曼妙多姿的身形。服饰所选面料不仅为了凉爽, 而且还可彰显出中华文化细腻的美感。

一般有钱人家的峇峇娘惹家族会在上衣选用欧洲的蕾丝来凸显雍容华贵和性感可爱,晶莹剔透的皮肤在蕾丝边若隐若现下显得更加白皙。

娘惹上衣的装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手绣和镂空绣法以增加服装美感,图案一般为山水、牡丹、月季、凤凰等寓意吉祥的事物,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同一根源,追求美好的寓意。《小娘惹》里,秀凤为了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有个好归宿,还特意找了老娘惹来教她们刺绣,图案多是花花草草。

马来西亚人视绿色为生命的颜色,是带来希望的颜色,因此马来西亚服装以绿色为贵。而中国人喜欢大红,红色寓意吉祥。传统思维娘惹服以红色为基础,融合绿色图案元素,娘惹对颜色的选择, 体现了峇峇娘惹族群身处海外, 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努力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

娘惹文化_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峇峇娘惹习俗,多远都不忘寻根

峇峇娘惹的大部分习俗,都能在中国找到根源。

《小娘惹》第一集是说两大峇峇娘惹家族准备联姻的故事,秀凤和秀娟下车时,佣人们拿了好多把雨伞护送两位大小姐下车,以免他们被别人看到。峇峇娘惹文化中娘惹在十一二岁以后必须每天都待在家里不得外出见人,就算要外出也必须用裹布把身体包住。

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娘惹文化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每个峇峇娘惹家族都有祠堂,子女出门远游回归或者亲戚来访,第一件事就是去祠堂给祖先上香,就连婚姻也要得到祖先的允许和祝福。金城和美风的婚姻就是典型的峇峇娘惹婚姻,首先得经过双方家长的商量,再到祠堂得到祖先的允许。

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_娘惹文化_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

新婚夫妇要在成婚十二天内挑选良辰吉日圆房,并且要在床上铺上白布,第二天白布将要接受家族的检查,如果见红就可以给娘家送椰浆饭,代表婆家对媳妇的尊重。说得直白点,就是对女性的束缚,要求女性必须贞洁,白布就是对女性婚前是否贞洁的检查。

马六甲娘惹文化博物馆_娘惹文化_新加坡娘惹文化课件

但是峇峇娘惹文化最在乎的是“追远”,无论走到哪都不要忘了根在中国,祖先们都来自中国。黄家把“追远”挂在祠堂门口,就算是去到遥远的英国躲避战乱,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不是英国人。

峇峇娘惹很团结,尤其注重相互帮忙。中国人在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遇到老乡,见到老乡一定是特别热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是义不容辞。甚至做了什么好吃的家乡菜,都迫不及待拿去和老乡一起品尝。

《小娘惹》里黄家和陈家就是典型的世交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攻打马六甲和新加坡,即使是难上加难,陈家在逃亡时也不忘带上黄家一大家子。

结语:峇峇娘惹文化也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中深埋着中华文化的根。峇峇娘惹文化最鼎盛的时期1830~1930年间“黄金年代”的美好岁月。那时候峇峇们都勤劳勇敢,大多从事经商娘惹文化,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名望,黄家和陈家就是明显的代表。二战结束后,峇峇娘惹族群逐渐转为政治领域,峇峇娘惹族群也开始没落,逐渐丢弃传统的峇峇娘惹习俗。

直到今天,对今天的很多中国人来说, 峇峇娘惹一度是个陌生的词语。在新加坡这样的世界都市, 当年峇峇娘惹的后裔们很多融入社会, 对祖先的文化也不感兴趣了。如今在马来西亚, 华人与马来人通婚, 就必定要皈依回教, 改用阿拉伯姓名。因此, 现在马来西亚华人娶马来人为妻, 他们的孩子只能算是混血儿, 不叫做峇峇娘惹了。峇峇娘惹, 也是一个历史和时代的传奇。

《小娘惹》的翻拍,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唤醒我们对传统独有文化和祖先文明成果的重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