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史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封闭了一百多年的国门之后。我们震惊地发现,我们已然落后世界了一大截,但是在我们中华儿女虽然历经苦难却永不低头的气魄下,我们不断碰壁不断探索,从未放弃。在最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乘风破浪打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
而就在解放战争中,我党从成立时候的寥寥数人到现在已经扩大到了拥有一百二七万共产党军队的宏大规模。但是即便如此,对于国民党的四百多万军队人数上来说却依然是少了一大截。但是我们党员抱着必胜的决心,屡次以少胜多。历经三年时间,打到最后我党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而国民党却从当时的四百万人的势不可挡减少到了只剩60多万残兵败逃台湾的地步。
但在解放战争的屡次以少胜多之下,却也有这么四起战事,在我军人数远多于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下却吃了败仗。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起战事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他们的领导人分别是谁呢?
一、大意轻敌的大同集宁战役:
大同集宁战役发生在了1946年,指挥长是张宗逊,初次谈及此人可能大家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刻,但是在他之上的直接司令首长却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帅—-聂荣臻。在聂帅领导下的胜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的奇胜。
在大同集宁战役中我华北军区一共兵力高达十二万左右,而对比当时驻守大同的国军将领阎锡山手下只有两万多的兵力,而且这两万多的兵力却也只是名义上的军队,实则是保安队而已。在我党那么多次以少打多,出奇制胜的先例下,这次战役收复大同可以说是势在必得、板上钉钉的事情。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惨败呢?
原来啊,虽说当时我军的兵力远远大于守城的兵力,但是装备却并不算豪华,攻城用的重型武器在军队中的配备数量极其稀少。但是即使是如此,只要我们仔细筹划攻下大同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但是错就错在,当时我军太过于急于求成,也是想到兵力如此悬殊便有所大意失策。几乎倾巢而动去攻打大同解放战争时期,力求以力速速破之。可是如此我军后地集宁的防御兵力便弱了许多。集宁贵为我军后地,对整个华北地区形势是影响极大的战略要地。
而当时在蒋介石的操作之下,通过高官厚禄等利益来驱使国军大将傅作义,使得傅作义特别积极地大举投兵救援大同。而如果你们有所了解傅作义这个人的话,便会知道这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极具战略头脑的一个奇人。在后来的北平战役之中,同我党言和,改邪归正大开北平大门欢迎我们收复北平。再后来建国后在我国水利方面更是做出了长足的贡献。但在这里我们便不去过多地阐述傅作义这个人。
傅作义便是极为敏锐地察觉到了,我军全军出动后必定防守力量薄弱,便利用一招“围魏救赵”之兵法,以两万人突袭我军后地集宁。使得我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不仅缓解了大同之危,并且攻下了集宁。
这也是国民党少有的大胜战役,据估计大同战役我军损失两万人,而国军只是损失了一万多人。在之后,我军在对抗傅作义所带领的军队之时,便始终处于劣势,直到平津战役之后我军才又一次夺得了主导地位。
而在1947年2月傅作义在总结大同集宁战役时说道:“最后能得到胜利,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侥幸,只是打了对方一个失误而已。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没有去攻击31师,而去全力打101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我党那天晚上(12日)去攻新31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
而40年后,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承认先行发兵大同是个错误,他说:“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发起大同战役,有考虑不当之处。因为大同敌人的兵力虽不雄厚,而城防设施是颇为坚固的。当时,我军既没有重武器配备,又缺乏攻坚战经验,哪里有把握攻下大同”。
二、受大同战役影响的张家口战役:
而我们要说的这第二起战役,便是时间上紧跟大同战役后的张家口战役。其实张家口战役便是和大同集宁战役息息相关的战役。如果打下了大同便能有效缓解我军在张家口受到的傅作义军队的两面夹击之境。而在继大同战役之后,我军将士的士气稍显低落。这样的士气是不适合继续作战的,聂帅虽有心想要做战略上的撤退。但是张家口的严峻形势,哪里容得撤退呢?于是聂帅只能率领军队同傅作义的军队继续对峙。
而当时我军虽然受到两面夹击,但是军队人数上仍然是高于傅作义的七万余兵力。而傅作义的军队则主要分布于我军东西两侧。我军需要做出判断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会从哪一侧发起总攻。而经过评估,我军错误地将防守主力放在了我军东侧。
但是上文提到傅作义的战略谋略其实也在此战中得到了很大的印证。傅作义没有按照固有思维从东西两侧的任意一侧对我军发起进攻。而是突发奇想,发奇兵冒险的将主力军队迁至我军北部,在战役开始时位于我军北侧的敌军主力军突然发难,直捣我军薄弱之处,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在我军兵力远大于敌方兵力的情况下再次吃了大败。
而傅作义的大胆冒险之举其实也是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我军南北部的战略资源,地势等情况其实是对傅作义军不利的。如果判断稍有差池在北部地区同我军的主力部队交战,无疑是必败无疑,而且会是惨败。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冒险之举,大胆用兵智略获得了胜利。而在张家口战役结束后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也一再极为嚣张。
三、激进冒失的四平之战:
四平之战发生在1947年,四平是在东北战场上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市。而我军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这个地方进行了前前后后四次的四平争夺战,打得是不可开交。双方都不想将四平让出去。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次战役则是我党同国民党在四平地区发生的第三次争夺战。其中在第二次针对四平的争夺战中,我党因为兵力悬殊而不得已撤出四平,退兵直到松花江北。
而虽然我党部队战略撤退至松花江一带,但是对于四平这个重要的战略地区却是不可能就这样将之拱手送人。正是怀着夺取四平的信心和决心,我党将士在松花江地区等到了援军的到来。届时李天佑司令带领十万我党精兵对四平展开了第三次争夺攻势。而在当时我军得到的情报显示,四平城中守军只有区区一万人。“十万对一万,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这样的想法,上至将领下至士兵都在心底萌生,却正是犯下了兵家之大忌—-轻敌!
当时李天佑司令带领着十万精兵,怀着满腔热血要一举拿下四平,打下功绩,也许是过早的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之中。导致从司令到士兵的心里没有觉得城中敌军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但其实守城国军将领陈明仁已经提前就调来了援兵,城里的兵力已然增加到了四万人有余。利用城防工事,使得四平城变为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
再加上当时李天佑司令对情报深信不疑,采用了较为激进的攻城措施。但是在城中的四万守军,利用城墙的防御一直拖住我党军队,等待援军的到来。最终我党军队也是在损失了一万精兵之后才不得不败走。一直到了第二年,才在第四次精密的攻城策略下拿下四平。这也算是我党军队在东北地区鲜有的败仗。
其实则是败在了人性上,在得知敌我兵力悬殊之后产生了轻敌之心,采用了激进的战略不仅导致没能在短时间攻下四平,反而被城中守军所拖住了脚步。
四、不逢天时的南临之战:
南临战役发生在1947年,实际上南临之战是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的合称。当时我军的指挥员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十大上将之首的粟裕将军。粟裕将军曾参加南昌起义,后来又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役。可以说是我党最早的一批骁勇大将!粟裕将军的一生也可以说是军功满载,但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百战将军也有失利之时。
当时我军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的进展神速,包括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等战役的大胜利都给将士们带来了极大地信心,但同时军中也不可避免产生了些许浮躁之气。而大同战役失败之后的一段时间其实我党军队出现了很多的战事失误,这也或许与大同战役带来的打击有所关联。
在当时粟裕司令带领着数十万精兵欲要对南麻、临朐地区展开攻势。但是当时敌军的将领是著名的胡琏和李弥,这两人极为善用奇兵进行防守战斗。当时他们的子母碉堡防守策略,凭借着稳固的城防工事使我军久攻不下,而且适逢当时夏季临朐等地突发了罕见的大暴雨。对我党军队的攻城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导致我军损失惨重,最终也没能攻下两地。
当敌军的援兵到来之后,只能无奈退却。据统计在南麻战役中,单是牺牲的士兵就高达恐怖的五万多人。这在我党的作战历史上也是一次惨痛的失败。
总结:
在中国风雨飘摇的近代历史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共产党正式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可谓是最精彩绝伦的一段历史。我党干部,奔着为人民谋福利的口号,解放了全中国。这样可喜可贺的成绩是由一个个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了解到我党作战过程中不仅有胜利同时也会避无可避的有所失败,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今日的好日子是极为珍贵的!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哪怕是千胜将军也会有失败之时,我们不必过多的介怀,因为胜负乃兵家常事。但是我们要从失败之中吸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得更好。而在军事领域不论何时,我们都要做到严肃对待,不能轻敌。而今天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大迈阔步地走在中华复兴的道路上。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而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决跟随党的领导,每个人都心怀家国努力奋斗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还将走得更高、更远!
本文由历史关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Lgxmw666